安徽华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天气信息

鱼肝油酸钠相对大剂量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764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寿柏泉 杨振 孟昭业 黄大斌 郑洪 丁冠群

我科早在50年代就使用5%鱼肝油酸钠注射(简称“鱼注”,以下同)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后又通过动物实验提出用5%鱼肝油酸钠相对大剂量的治疗方法。有随访资料的764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925个瘤体)的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治疗对象

本组男392例,女372例。年龄3个月~74岁。病程3个月~68年。瘤体发生在面眶部l17例(15.31%),唇部113例(14.79%),颧颞部73例(9.55%),面颊部78例(10.21%),腮腺区89例(l1.65%),舌体159例(20.81%),颊黏膜81例(10.60%),咽腭部54例(7.07%)本组单发者588例,占76.96%;多发者176例(337个瘤体).占23.O1%。

2、临床症状和体征

本组瘤体均为无痛性软包块,大多因面部畸形、低头时肿胀不适、偶尔咬破瘤体出血或妨碍进食而就诊。唇、舌、颊粘膜及眼球结膜的瘤体常呈紫红色,穿刺有血;颔面部的瘤体表面皮色多为正常,体位试验可为阳性,穿刺有血。本组瘤体直径最小0.5cm,最大16cm;直径<2cm的325例(42.54),2~6cm的361例(47.25),>6cm的78例(1O.21%)

3、“鱼注”方法、次数、剂量

3.1“鱼注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基本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将药液注入瘤腔内;另一种是注射到瘤体四周,以阻断其交通支。有时上述两种方法合并使用对直径采用前者集中一处。一次或接连几次足量注射,特别是口内表浅的小型瘤体.有时用上法一次注射即可治愈。对直径>6cm的瘤体,注射时如能抽出回血,可集中一处足量注射;当瘤体逐渐变硬,不能抽出回血时,则可在瘤体范围内行多点放射状注射.使药物较均匀地持续作用于瘤体,以加强和提高疗效。“鱼注”时要在瘤体周围的正常组织进针,可避免注射后出血和感染。

3.2“鱼注”的次数:由于瘤体的硬化过程是进行性的,且又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故必须根据瘤体部位、大小和类型,以及“鱼注”过程中瘤体出现硬化或缩小的快慢程度来决定次数。口内较表浅的直径l~2cm的瘤体,注射l~2次即可使整个瘤体硬化或坏死脱落而痊愈。颌面部直径3~5cm,体位试验弱阳性,或造影示瘤体交通支不多者,经3~5次注射.瘤体硬化,穿刺无血,即可停止注射,进行观察;如瘤体直径>6cm,体位试验强阳性,或造影示瘤体交通支发达,则须注射5~10次才能停止注射观察。

3.3“鱼注”剂量:采用相对大剂量,并应用占血容量的百分比为标准的计算方法,即不超过血容量的0.12%~0.16%口治疗时用瘤体直径(cm)的绝对值的0.5~1倍作为注射剂量(m1)。如瘤体直径为4cm,则“鱼注”量为2~4ml。较小的瘤体可略大于或等于直径的绝对值;若瘤体过大,也可分区注射,但成人最大剂量不宜超过8ml(相当于成人60kg体重血容量的0.16%)。

结果

1、疗效标准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色正常,或口腔内小而表浅的瘤体脱落,创面愈合,无功能障碍。

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失,皮色正常,无功能障碍,但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须定期观察。

好转:瘤体明显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须继续治疗或手术整形。

2、结果

本组随访1~3年的有255例,4~8年362例,9~14年147例。治愈597例,占78.14%;基本治愈85例,占11.13%;好转82例,占1O.73%。在治愈的597例中,有48例曾经补充注射1~3次后痊愈。

讨论

1、鱼注剂量、注射间隔期与疗效的关系

5%鱼肝油酸钠硬化剂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多数学者认为是有效的,但疗程较长。作者认为以往“鱼注”洽疗海绵状血管瘤,疗程长的主要原因是:不管瘤体大小,鱼注’剂量多在0.1~lml,最大量也不超过2ml;而且注射间隔期在7天以上。这样,硬化作用小,注射次数多,奏效慢,疗程长。根据笔者“鱼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局部“鱼注”的组织破坏(硬化)程度与一次剂量的大小成正比。本组最小剂量为0.3ml,最大剂量为8ml;“鱼注”的累积总量<5ml者384例,5~19ml者291例,2O~29ml者55例,30~70ml者34例。“鱼注”间隔时间3~5天者192例,6~7天496例,8~28天76例。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89.27%,有497例(65.05)的疗程为10~30天,与手术治疗时间接近,197例(25.79%)的疗程为31~60天,70例(9.16%)的疗程为61~116天。基本上克服了以往“鱼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程长的缺点。

缩短“鱼注”间隔期起到了连续硬化的作用,也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措施之一。

发生于口腔内直径在2~3cm的单发血管瘤,“鱼注”3~5次即可治愈,疗效较好。而位于颌面颈部,直径5cm以上且多发者,疗效稍差。

2、反应和并发症

“鱼注”治疗血管瘤的主要反应是注射后局部肿痛。为减少患者痛苦,可先行局麻;小儿或不易局麻的部位也可在硬化剂内加适量麻药。

由于连续“鱼注”,有时瘤体中心区可出现瘤组织液化。本组25个较大的血管瘤,鱼注3~5次后在瘤体内抽出棕褐色的组织液1~8ml这种瘤组织液化反应并不影响疗效,有的还可缩短疗程。位于舌部、腭咽部和口底部的血管瘤“鱼注”,由于肿胀可引起呼吸困难,可将注射剂量减少1/3或注射后服地塞米松来抑制肿胀反应;舌体部较大血管瘤,先行舌前1/3区硬化,然后再治疗舌根部,直径>4cm的舌体血管瘤为了严密观察及预防意外可住院治疗。本组病例无一例因肿胀反应而引起呼吸困难的,偶有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这与部位有关。

并发症以瘤体表面点状坏死感染为多见,本组有20例(2.61%);滋养动脉受损引起局部缺血5例,其中2例造成部分正常组织坏死,其经验教训已有报道。另外并发体温升高7例,心悸胸闷5例,皮疹4例,食欲不振13例,均在对症处理或停药后逐步消失,预后良好。据报道有可能发生变态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本组除4例出现皮疹外尚未遇到严重的过敏反应。

根据笔者动物实验,“鱼注”剂量小于血容量的1%,缓慢静脉注射,不会致死,但动物的肝、肾、心、肺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所,大型血管瘤,用大剂量多次注射时,应定期检查肝、肾、心、肺功能,严密观察,防有损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3、“鱼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复发问题

血管瘤治愈后复发机会是存在的。本组治愈597例,复发48例,复发率为8.04%。分析复发的原因可能是:(1)“鱼注”剂量不足,治疗不彻底,尚有残余瘤体存在特别是多发性较大的血管瘤,治疗后期难以判断有否残余瘤体存在;注射部位到后期又不易准确掌握,这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复发的因素。所以,“鱼注”硬化后须定期(3~6个月)复查,一旦发现有残余瘤体复发,应及时给予补充注射,巩固疗效。(2)血管瘤供血来源没有全部阻断。故对体位试验强阳性的较大血管瘤,治疗前作瘤体造影,对指导“鱼注”是有意义的。本组瘤体造影23例,“鱼注”硬化后,在交通支发达的部位补充注射2~3次,治愈后经3~9年随访无一例复发。

4、鱼注”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优缺点

优点是:

(1)避免了外科手术的痛苦和危险,免除了手术造成的疤痕等畸形,因而易被患者接受。

(2)方法简便,操作容易,药品经济易得,无需特殊设备,可在门诊条件下进行。

(3)即使无效,还可手术治疗,且为手术整形创造了条件。

(4)其他疗法失败者,仍可采用“鱼注”治疗。

此法的主要缺点是注射后有短时间的肿痛,小儿不易接受;多发性较大的血管瘤治愈后可能复发。

本组虽未遇到血栓形成和过敏性休克的病例,但对交通支发达的海绵状血管瘤在大剂量“鱼注”时,仍应提高警惕,缓慢注射。

Scan0001.jpg

Scan0003.jpg

Scan0001 (1).jpgScan0003 (1).jpg

Scan0002.jpg

Scan0003 (1).jpg


Scan0004.jpg


Scan0005.jpg


鱼肝油酸钠.jpg


康助尼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