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病毒性肝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情严重的标志,且持续的高胆红素血症进一步引起肝细胞死亡,加重肝损伤,若持续存在可致胆汁性肝硬化及肝细胞液化或凝固性坏死,迅速控制病情与消退黄疸是改善本病的关键。门冬氨酸鸟氨酸因能参与尿素代谢而降低血氨,用于治疗各种肝性脑病。笔者采用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171.1μmol/L,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血管、肾、内分泌、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酒精性、药物性、感染性、免疫性、遗传性肝脏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18~68岁,平均38.5岁;其中急性肝炎5例,慢性肝炎重度20例,慢性重型肝炎5例。 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8.4岁;其急性肝炎4例,慢性肝炎重度19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肝功能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甘利欣,苦黄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K,补充白蛋白、血浆等基础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冻干粉针10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每周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血氨、血清电解质。 1.3疗效评定 以血清总胆红素为主要指标。显效:疗程结束时,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幅度达治疗前的70%以上;有效:疗程结束时,血清总胆红素较治疗前下降50%以上;无效:疗程结束时,达不到上述指标或病情恶化者。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胆红素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见表1。 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83.3%(24/3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19/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不良反应 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过程中出现恶心、胸闷3例,但减慢速度注射后都能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中的鸟氨酸能激活尿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鸟氨酸基甲基转移酶和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促进氨的代谢,从而达到对血氨的解毒作用。门冬氨酸作为底物可生成谷氨酸和草酰乙酸,谷氨酸可进一步转化为谷氨酰胺和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和解毒功能,草酰乙酸参与三羧酸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能量,促进损伤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恢复肝脏功能。此外,门冬氨酸还可促进肝细胞能量的生成与新陈代谢,从而增强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故具有迅速降低转氨酶,恢复肝功能,促进胆红素代谢的作用。 门冬氨酸鸟氨酸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肝损伤动物血清转氨酶及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本组临床资料显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LT和AST变化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总胆红素恢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有效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症状,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具有较好的退黄作用,并能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且临床应用安全,不良反应少。 |